天王殿是保佑世人,告诫世人要达观阔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的。弥勒佛大肚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弥勒佛笑口常开,豁达洒脱,诸事皆付笑谈之中。两侧是四大天王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天王殿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弥勒菩萨又叫弥勒佛,供在天王殿中间,他总是满面笑容地迎候参拜者和来宾,所以大家又叫他笑佛。佛教经典上说弥勒是要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菩萨,所以又叫他未来佛。
天王殿的建筑功能属于门殿。所谓“门殿”,简单说来,就是殿的造型,门的功能。辽宋之前的佛寺基本没有天王殿的设置,现今有的多为后世所建。在辽宋之前,佛寺规模繁盛,一寺之内,分为若干“院”以方便管理,“寺院”一词正是因此而来。天王殿建筑格局必须体现庄严、宏伟,但其建筑高度、规格不能超过主殿,因此天王殿的屋顶,多为歇山顶,而规格较高的庑殿顶一般不应用于天王殿。
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塑像。因供奉四大天王而闻名,它是佛寺建筑中唯一不以主尊命名的殿。
弥勒佛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韦陀菩萨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还有另外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很多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韦陀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
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
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
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
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
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
一、表世间多变之意,
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
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
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四大天王镇守山门一切鬼怪不敢靠近菩萨低眉金刚怒目都是慈悲度众!
四大天王还代表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